以科学机制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以科学机制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访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继凯
■本报记者 黄俊溢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典型经验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向全国推广一批循环经济典型经验和做法,推动“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城市产业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通过循环经济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循环产业的症结在哪里?如何盘活循环经济链条?
对此,中国经济时报专访了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继凯。他认为应从制定严格标准,加强行业约束;制定支持鼓励政策,实现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提升循环经济技术水平,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科学机制这四个方面盘活循环经济链条。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应如何通过循环经济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李继凯:对于《通知》中提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和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机制”的问题,我认为循环经济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应分成“小循环”与“大循环”、“小融合”与“大融合”的方式。
“小循环”就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或是一个园区内部生产流程的循环。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企业一个生产环节废料可作为下一个生产流程的原料,从最初原料到生产终端形成一条封闭的、循环的流程。这种循环生产模式目标就是实现无害化排放或实现零排放,同时起到降耗、节能、环保的目的。如企业或产业、园区都能实现循环发展,城市经济就能生态化生产。
“大循环”是指围绕城市生产、生活所涉及的产业,进行功能性划分,城市工业生产或生活产生的废弃物,由相关配套的产业来完成循环处理。比如城市垃圾生产有机肥或水泥、餐厨废弃物生产工业油脂等。
同样,“小融合”就是通过标准约束或政策约束、支持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支持、税收减免、金融信贷等方式支持企业或产业园区内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微小”组织个体实现循环化发展;“大融合”就是依据城市产业定位与生活废弃物规模,通过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多个方面,大力引导、鼓励、支持相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使循环经济产业与城市的发展深度融合。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症结主要在哪里?
李继凯:由于循环经济产业属于节能环保产业,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生产废料零排放或减少排放和无害化排放等特点,实际上是在原来产业链条上再延长、再精细、再加工,不仅从资金投入,还是效益核算,还是流程延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都与原来发展模式不同,甚至同原来产业发展方式与发展目标相矛盾。因此,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尚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对生产型企业来讲,原来的生产流程也许仅仅是产业循环化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或是一个工序,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或是生产需求难以把握循环经济链条完整性的布局或建设。加之按照产业价值去衡量,可能循环化生产收益与原来产品价值相比效益不高,企业就没有积极性。对于可能对原来生产产生约束的产业来说,企业上马循环经济装备的主动性更大大降低。再者,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企业自身加大投资,而企业显然对增加投资且收益不成正比的项目不积极,尤其是在当前整体工业经济遇到困难的形势之下。
第二,是资金投入问题。不论是生产性企业内部循环经济项目,还是循环经济产业自身发展,市场价值都是驱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循环经济产业具有约束性、废料再加工利用、重复价值再造等特征,再者从现实看,目前对循环经济投资模式与市场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因此,市场价值回报是产业发展的另一大障碍。
第三,政策约束性不够。循环经济产业既有再生产、再利用、再精细、再延长、再投资的特征,市场价值与商业模式又有待完善,因此,依靠企业自身或是产业内部在一些领域难以产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具有约束性的强制政策与针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作为推动。
第四,产业投资与商业模式不完善。当前,循环经济产业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价值驱动的产业投资模式尚不完善,这必将成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循环经济产业还受到市场回报周期、效益回收模式等商业模式的限制。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盘活循环经济链条?
李继凯:针对循环经济产业具有的以上特点,要盘活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制定严格标准,加强行业约束。针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应制定严格限制标准,加强行业监管与约束,促使这些行业企业重视循环经济项目,也等于为循环经济产业提供市场发展空间。
第二,制定支持鼓励政策,实现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应进一步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工业生产企业内部上马循环经济项目,同时大力支持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的企业投资循环经济项目,并扶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的龙头及领军企业,发挥对整个产业的带领、示范作用。同时应全面探索完善循环经济产业的市场商业模式,必须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第三,提升循环经济技术水平,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政府应支持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全面提升循环经济产业技术水平,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运用与推广。同时,政府也可以采取购买技术、设立研发专项等方式,促进高端技术在全行业的使用。
第四,努力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科学机制。循环经济产业是一项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产业,初期发展不可按照完全的市场化、商业化模式,应该形成政府与企业、政策与市场、公益与机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政府利用政策约束与鼓励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机制与市场机制的配套方式,全面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