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能环保,这些城里人真会玩
2016-3-27
随着大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都会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为节能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过,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比较普遍,比如减少家庭用电,或是支持垃圾分类等等。能把节能环保这件事上升到“玩”的境界,这样的人可不常见。
今天,小编就认识了两位在节能环保这件事上超级“会玩”的朋友。和一般人相比,他们想的法子还真是“蛮拼的”。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一下,看看他们究竟有什么好点子?
当今,3D打印确实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只要有创意,普通人也可以用3D打印造出一些有趣的玩意儿。不过,你听说过有人用3D打印出自己的私人发电站吗?
最近,一位德国工程师AndreasHaeuser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件事的可能性。他仅仅用一台3D打印机,就制造出了一台太阳能斯特林发动机的几乎所有零件,只需要再来一些螺栓螺母,一台可以在太阳光下源源不断输出功率的设备就能闪亮登场!
斯特林发动机的特点是,只要有热能就能推动飞轮进行做功。Andreas Haeuser自制的这台发动机则采用了反射板来收集太阳能,并以此作为热能的来源。别看这样的单个发动机输出功率有限,但只要你愿意,就完全能用3D打印机、工程塑料和随处可见的螺栓螺母做出尽可能多的太阳能发动机,尽情享受太阳的馈赠。如果你居住在太阳光非常充足的地方,用这些设备来发电节能还真不是异想天开。
顺带一提,Andreas Haeuser在网上出售的发动机原理图和文件只要10欧元。恐怕还真会有不少人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太阳能小电站了,你不试试吗?
用包装泡沫造电池!
看完了这位用3D打印发电站的仁兄,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跟包装泡沫“较劲”的哥们儿,他就是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化学工程师Vilas Pol。
随处可见的包装泡沫,在别人眼里都是垃圾,但在他的眼里,却成了能变成充电电池原料的“宝贝”。一打开Vilas Pol和小伙伴们的实验室,一大批堆积如山的包装泡沫涌出来,简直要把他给“淹没”了。
Vilas Pol指出,尽管现在有很多可降解的包装泡沫,但它们仍然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环境和健康危害,此外还会占据大量的空间。但只要把这些不起眼的包装泡沫加热到大约1100华氏度,就可以把它们变成一层层薄薄的碳,并成为制造充电电池的原料。
他谈到,这种将包装泡沫加热后得到的碳晶体结构,比其他碳晶体结构拥有更多的锂离子,这意味着以此作为原材料的充电电池性能更高。同时,这一过程使用的能量也更少,所以是一种更环保的选择。对于随处可见的包装泡沫来说,相对于占用大量空间进行掩埋,也许成为高效电池是一个更好的归宿呢。
为了节能环保,这两位小伙伴是不是够“拼”的?你有什么比他们还创新的好主意,也说给我们听听吧!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