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LNG挥发气(BOG)排放不容忽视

即便当前LNG需求增长放缓,业内依然对LNG行业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能源转型将是LNG发展的春天。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LNG消费总量约为800万吨,预计2015年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近日在京举办的2015中国气体协会液化天然气分会年会上,有专家分析指出,2015-2017年将是中国LNG合同供应量增量最多的三年。

在此过程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专家一致指出,伴随LNG产业的快速发展,LNG设备在运行过程度中, 挥发气(BOG)的排放越来越不容忽视。LNG行业需将减少BOG排放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予以推进。

排放巨量

BOGBoil Off Gas)是LNG生产、储运和使用中不可避免产生的LNG挥发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查特深冷工程系统(常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徐惠新在会上指出,随着近年来我国LNG汽车应用进入爆发期,加气站相关系统发展极快,但对设备技术性能与经济性考虑不够,大量LNG应用设备的技术性能,特别是设备绝热性能存在较大问题,导致BOG排放严重。

LNG运输罐车为例,目前国内LNG运输罐车全都采用差压输送方式卸液,在站内通过集中泄放管进行排放,加气站贮罐也要同步排气以降压受液,通常一次卸液就有400标准立方米的BOG排放到大气中。

而据有关部门实地调查,全国2400座正规加气站中,有2/3以上的加气站日均BOG排放超过5%以上,有相当一部分已超过10%。每天排放时间超过30分钟。据悉,13万立方米级的储罐每天可排放24吨LNG。

与此同时,LNG工厂及储备站停工期间的BOG排放亦不容忽视。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LNG工厂产能将达近1900万吨,但因当前LNG市场持续低迷,目前开工率平均只有50%,曾一度低于40%。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工厂储罐为例,一般设计静态日排放标准为千分之八,但实际能控制在百分之五就很好了。由此可想而知工厂停产期间BOG的排放情况。实际上普遍没有引起重视。

须高度重视

另据记者了解,随着行业竞争加剧,LNG行业掺液氮、液氩的现象已在各地悄然盛行。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不仅会降低LNG的产品品质,也会增加BOG的排放。

事实上,甲烷的温室效应要远高于二氧化碳,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同时,BOG的排放将直接影响LNG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在LNG生产利用时有效减少BOG非常重要。

据专家介绍,以100万立方米/天生产规模的LNG工厂为例,接气价1.34/立方米、无热值气体氮气含量1%计,该LNG工厂每年因此导致的损失约达480万元。

西安庆港洁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春江在会上指出,BOG的产生具有持续性特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LNG行业需把减少BOG排放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来推进。     

工艺、法规应并进

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有人排,没有管”是导致当前LNG行业BOG排放逐渐增加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目前,国内对LNG工程应用设备的BOG排放,仅要求通过排放管集中排放,对排放量尚未作出规定。国内天然气贸易习惯采用体积计量方式,而LNG贸易则采用质量计量方式,现行天然气标准对N2等无热值组分也并没有要求。

“改变LNG目前的计价方式应该与油气价格改革同步进行。同时天然气全组份分析在项目前期的推广使用,建议纳入工厂设计规范。”刘春江说。

刘春江进一步建议,尽快推动国家《清洁能源生产促进法》及实施细则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加大执法力度,设立污染排放限制区,作为节能减排有效的法制手段,必要时,助推《天然气法》的出台。

与此同时,“通过对在用设备增设BOG回收装置、对设备局部改造、制定行业行为规则;对新建设备规划设计管控、优化设备设计,可以实现有效减排BOG徐惠新说。如利用液氮液化回收BOG,采用液氮冷能使BOG液化回收,可以使LNG加气站和LNG贮备站经济损失降低一半以上。

就加气站相关系统BOG的排放而言,以三级站为例,加气站贮罐占43%LNG运输罐车占18%,加气站管路阀门占14%,加气站泵池占5%,加气站流量计14%LNG真空管道占4%LNG车用瓶4%

徐惠新指出,虽然LNG加气站贮罐是产生BOG的主要源头,但不可能对罐进行改造,而通过对LNG加气站相关系统中其它部分(约占BOG排放总量57%)的改造,减排效果会明显。

在管理上,一方面对绝热性能差的车用瓶,质量监督部门应在年检或定检时勒令返厂维修。“新建LNG工程设施要经过有资格的燃气工程设计单位完成工程设计书。只有当在该站加气的汽车数量达到工程设计书中最低加气车辆数时,地方管理部门才能批准该加气站投用。徐惠新建议。

来源:中国能源报

 

热点焦点 推荐信息
  • 工信部发文,AI+能碳成为标配,...
  • 广东42个“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出...
  • 事关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国家能源局...
  • 18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4...
  •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应对...
  •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工业园区标...
  • 一氧化碳治理,是环保新机遇还是旧...
  • 全国政协委员温枢刚:强化重点领域...
  • 两部门:银行保险机构要支持污染防...
  • ESG强制披露企业“换血” 新纳...
  • 八部门推六大专项行动 新型储能制...
  • 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重点推广的低...
  •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
  • 绿色转型迈向关键阶段——从“能耗...
  •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产品...
  •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
  • 总成交额超181亿元!2024年...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
  • 《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