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焦点 > 正文

治雾霾有大规划更要有小目标

要打好这场净化人们呼吸的战争,不但应设立好长远目标,还要将其具体化、细致化,将一个长远的规划,转化成一个个短期目标。

被灰色空气笼罩下的城市里,人们心情压抑地读着这些新闻:辽宁持续雾霾,13条高速公路封闭北京雾霾黄色预警持续河北省多城市陷入持续雾霾,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市启动应急响应”……而在雾霾重镇京津冀地区生活的人们尤其清楚,PM2.5超过400的雾霾天气,几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来一次。除了口罩和空气净化器之外,人们只能无奈地等风来。

公众于是不禁要问,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答案多少令人感到悲观。以获得支持最多、治霾决心最大的北京为例,按官方的大气治理时间表,要到2030年空气质量才会达标。这意味着,我们还需要忍耐10多年之久。

空气治理本就是一场缓慢而艰难的过程。美国加州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手这一工作,但一直用了半个世纪之久,才基本实现对空气污染的治理以及空气污染源的控制。所以,若中国能用10多年时间完成,如北京市环保局前副局长杜少中所说,这已经算是奇迹了。这位在北京市环保局工作了12年的业内人士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因为国家在治理时不但不能一下子叫停工厂企业,还必须给这些企业留出一段时间调整,先发挥一段余热再叫停。因此,我们会发现治理中,污染量不会一下就降下去,反而在短期还会加重一段时间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牵扯了太多的利益纠葛、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等问题。与10多年的长期规划相比,这些问题是当下就要面对的,一旦有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观念的地方官员或者企业管理者,就会成为治理雾霾的阻挠力量。

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因而更难打。时间会消磨掉人们的斗志,会让人们逐渐适应种种糟糕的环境,一些利益相关方也会趁此机会拖延治理的步伐。这些问题甚至已经出现: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方,关停排污企业,大多是从小作坊、小厂矿这些容易操作但对大气影响并非很大的层面入手的;而一些迫于行政压力,购买了减排净化设备的大型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经常只是在检查时,才会让设备运转。

因此,要打好这场净化人们呼吸的战争,不但应设立好长远目标,还要将其具体化、细致化,将一个长远的规划,转化成一个个短期目标——比如河北省要用多长时间关停那些排污不达标的企业?提高中国汽柴油的标准又要用多长时间?北方城市冬季采暖煤改气,每年的进度是多少?更重要的是,如果目标没有完成,一定要有管理者承担责任。军令状不应该只落在纸面上。要知道,每一个目标都是对政府管理部门的考验,而考验的结果,也是公众对我们能否最终打赢这场雾霾战的信心所在。

 

热点焦点 推荐信息
  • 工信部发文,AI+能碳成为标配,...
  • 广东42个“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出...
  • 事关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国家能源局...
  • 18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4...
  •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应对...
  •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工业园区标...
  • 一氧化碳治理,是环保新机遇还是旧...
  • 全国政协委员温枢刚:强化重点领域...
  • 两部门:银行保险机构要支持污染防...
  • ESG强制披露企业“换血” 新纳...
  • 八部门推六大专项行动 新型储能制...
  • 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重点推广的低...
  •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
  • 绿色转型迈向关键阶段——从“能耗...
  •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产品...
  • 《广东省2024—2025年节能...
  • 总成交额超181亿元!2024年...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
  • 《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规程》...